您的位置:汽車中國>汽車百科>勒芒24小時(shí)耐力賽

勒芒24小時(shí)耐力賽

勒芒24小時(shí)耐力賽(法語:24 Heures du Mans),在位于巴黎西南200公里的小城勒芒舉行的重大賽事,在世界公眾的影響力僅次于F1。由于不像F1大獎(jiǎng)賽對渦輪增壓等技術(shù)進(jìn)行限制,勒芒耐力賽在2/3的路段上賽車平均時(shí)速約為370公里,在直道上賽車時(shí)速則可高達(dá)404km/h。它是汽車制造商展示汽車的性能和可靠性的最理想環(huán)境。

1 勒芒24小時(shí)耐力賽的名詞解釋

勒芒24小時(shí)耐力賽(法語:24 Heures du Mans),在位于巴黎西南200公里的小城勒芒舉行的重大賽事,在世界公眾的影響力僅次于F1。由于不像F1大獎(jiǎng)賽對渦輪增壓等技術(shù)進(jìn)行限制,勒芒耐力賽在2/3的路段上賽車平均時(shí)速約為370公里,在直道上賽車時(shí)速則可高達(dá)404km/h。它是汽車制造商展示汽車的性能和可靠性的最理想環(huán)境。

每年6月第二個(gè)周末在法國勒芒賽車場舉行。比賽由法國的西部汽車俱樂部(Automobile Club de l'Ouest,ACO)負(fù)責(zé)主辦。

近年的比賽分為四個(gè)組別,分別是LMP1(例如奧迪R10,標(biāo)致908 HDi等,較接近過去C組原型賽車的定位)、LMP2(例如Courage LC75)、GT1(例如雪佛蘭Corvette C6R及阿斯頓馬丁DBR9),以及最入門的GT2(例如法拉利F430 GT)。

勒芒24小時(shí)大賽本身亦衍生了多個(gè)錦標(biāo)賽,分別是勒芒耐力系列賽(Le Mans Endurance Series)及美國勒芒系列賽(American Le Mans Series)。在2006年,日本也會(huì)推出一個(gè)全新的日本勒芒系列賽(All-Japan Le Mans Series)。

2 勒芒24小時(shí)耐力賽的賽道簡介

耐力錦標(biāo)賽的賽程主要有1000km、1610km、5000km和8050km,以時(shí)間計(jì)有6h、12h和24h;其中以 1000km汽車大賽和勒芒24小時(shí)汽車耐力大賽最為著名。從1984年 奧迪開始,F(xiàn)ISA規(guī)定,C組車車重不低于 850kg,對于 100km賽程耗油量不超過60L。 1992年,F(xiàn)ISA又規(guī)定C組車一律采用無增壓發(fā)動(dòng)機(jī),一般賽程為480km。汽車耐力賽對汽車的性能和車手的耐力都是極大的考驗(yàn),這是一項(xiàng)艱苦的比賽

勒芒大賽在世界上是最負(fù)盛名的,勝過美國印第500或其他任何汽車大獎(jiǎng)賽,因?yàn)橐话隳土愔挥?00~1000km,而勒芒約5000km。也有人說它是大規(guī)模組織起來的賭博,以犧牲許多人的生命為代價(jià)來提高幾個(gè)汽車制造廠家的名氣。不管勒芒的賽道多么艱險(xiǎn),也不管歷史上發(fā)生過多少悲劇,每屆勒芒大賽都在六月份如期舉行。一些汽車廠家不惜耗資數(shù)百萬美元,想在這項(xiàng)大賽中取勝,誰也不肯輕易放過利用這項(xiàng)大賽來提高公司聲譽(yù)的機(jī)會(huì)。

參加世界汽車耐力錦標(biāo)賽(World Endurance ChamPionship)的車型主要是 C組運(yùn)動(dòng)原型(Sports Prototype)車。此種車可乘2人,輪番駕駛。 而賽車可分為2個(gè)級(jí)別:LMP和GT組。LMP又按照速度,重量等因素分為LMP1和LMP2。同樣GT組分為GT1和GT2組。

3 危險(xiǎn)的勒芒耐力賽

1955勒芒大災(zāi)難。

1955年6月11日,發(fā)生了勒芒大災(zāi)難,法國車手Pierre Levegh駕駛的奔馳300SLR賽車,追撞了Lance Macklin的Austin-Healey 100之后沖入看臺(tái),造成Levegh自己和83名觀眾死亡,120人受傷的嚴(yán)重事故。它是賽車史上以死亡人數(shù)計(jì)算最嚴(yán)重的事故。賽事最后由Mike Hawthrown的捷豹D-Type勝出。法國媒體對Mike Hawthrown和隊(duì)友Bueb在頒獎(jiǎng)臺(tái)上噴香檳嗤之以鼻。

意外之后奔馳和捷豹宣布退出賽車運(yùn)動(dòng),而法國、西班牙、瑞士和德國亦宣布禁止賽車運(yùn)動(dòng)在其國內(nèi)舉行。奔馳和捷豹在80年代才重返賽車運(yùn)動(dòng),瑞士至今仍然不容許賽車運(yùn)動(dòng)舉行。

最新資訊

品牌選車

A
阿尔法·罗密欧
阿斯顿·马丁
奥迪RS
ARCFOX
ALPINA
艾康尼克
AC Schnitzer
ABT
爱驰
奥迪
B
保时捷
北京汽车
北京奔驰
比亚迪
宾利
布加迪
北京吉普
北京克莱斯勒
北京现代
宝马M
奔驰AMG
巴博斯
北汽威旺
北京汽车制造厂
北汽幻速
北汽幻速
拜腾
北京
北汽新能源
博郡汽车
比德文汽车
北汽道达
北京清行
北汽制造
北汽昌河
北汽威旺
比速
奔腾
宝沃
比亚迪
标致
别克
本田
奔驰
宝马
宝骏
C
昌河汽车
长安汽车
长城汽车
长丰汽车
长安福特
重庆力帆
长安铃木
昌河铃木
长安马自达
长安沃尔沃
长安商用
长安标致雪铁龙
成功
长城
长安跨越
车驰汽车
长安轻型车
长安欧尚
长安汽车
D
东风本田
东风标致
东南汽车
东风汽车
东风渝安
东风悦达起亚
东风日产
东风雪铁龙
东风风神
帝豪
东风裕隆
电咖
DS
道奇
东南
东风·瑞泰特
东风
东风小康
东风富康
东风风行
东风风神
东风风光
东风风度
大乘汽车
大众
F
风行汽车
法拉利
福田汽车
福迪汽车
福建戴姆勒
Fisker
Faraday Future
福田
福汽启腾
福迪
菲亚特
福特
丰田
G
广汽本田
广汽丰田
广汽乘用车
广汽吉奥
GMC
光冈汽车
广汽菲亚特
广汽三菱
观致
红旗
光冈
国能汽车
国机智骏
国金
广汽日野
GFG Style
格罗夫
高合
广汽新能源
广汽传祺
红星汽车
H
华晨宝马
哈飞汽车
海马汽车
悍马
华普汽车
华泰汽车
华晨金杯
华晨中华
海马郑州
恒天汽车
哈弗
恒天
汉龙汽车
海格
哈飞
华泰
汉腾
海马
华凯
黄海
华普
华骐
华颂
汇众
HYCAN合创
J
进口奥迪
进口宝马
进口奔驰
进口本田
进口标致
进口别克
进口大发
进口大众
进口道奇
吉利汽车
进口菲亚特
进口丰田
进口福特
Jeep
江淮汽车
捷豹
进口凯迪拉克
进口克莱斯勒
进口铃木
进口马自达
进口起亚
进口日产
进口三菱
进口斯柯达
进口沃尔沃
进口现代
进口雪佛兰
进口雪铁龙
江铃
吉利
江淮
捷途
捷达
几何汽车
金杯
金龙
金旅
九龙
极星
君马
钧天汽车
前途
乔治·巴顿
K
科尼赛克
KTM
开瑞汽车
卡尔森
凯佰赫
凯迪拉克
凯翼
克莱斯勒
卡尔曼
开瑞
开沃汽车
Karma
卡升
卡威
L
兰博基尼
劳斯莱斯
雷克萨斯
雷诺
路特斯
莲花汽车
林肯
陆风汽车
路虎
领克
陆风
力帆
铃木
LEVC
莲花
猎豹
零跑汽车
领途汽车
理念
理想
罗夫哈特
罗伦士
雷丁
M
玛莎拉蒂
迈巴赫
MINI
MG
迈凯伦
马自达
名爵
迈莎锐
摩根
N
南京菲亚特
南京依维柯
哪吒汽车
纳智捷
O
讴歌
欧宝
欧拉
欧朗
P
帕加尼
Q
奇瑞汽车
全球鹰
奇瑞捷豹路虎
奇点汽车
奇瑞
启辰
起亚
庆铃
清源汽车
R
荣威汽车
瑞麒汽车
日产
荣威
如虎
瑞驰新能源
瑞麒
S
上海大众
曙光汽车
smart
上海汽车
萨博
世爵
双环汽车
双龙汽车
斯巴鲁
上海大众斯柯达
上汽通用五菱
四川丰田
上汽商用车
斯柯达
SWM斯威
思皓
赛麟
三菱
SERES
上汽MAXUS
双环
双龙
SRM鑫源
思铭
T
通用别克
通用凯迪拉克
天津一汽
通用雪佛兰
TESLA
腾势
特斯拉
天际汽车
W
威兹曼
威麟汽车
沃尔沃亚太
五菱
沃尔沃
WEY
蔚来
五十铃
潍柴欧睿
潍柴英致
威麟
威马汽车
沃克斯豪尔
X
西雅特
雪佛兰
雪铁龙
现代
小鹏汽车
星驰
星途
新特汽车
Y
一汽奥迪
一汽奔腾
一汽吉林
一汽-大众
永源
一汽丰田
一汽红旗
一汽马自达
英菲尼迪
野马汽车
英伦
一汽欧朗
驭胜
银隆新能源
一汽
依维柯
远程汽车
裕路
云度
云雀汽车
宇通
众泰
Z
郑州日产
中兴汽车
众泰汽车
中华
Zenvo
知豆
之诺
中兴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
選擇品牌
    選擇車系

    返回汽車中國首頁

    汽車行業(yè)關(guān)注

    報(bào)導(dǎo)汽車行業(yè)資訊,深挖車界猛料

    豪車匯

    專注于汽車,但絕不局限與汽車

    買車顧問

    好玩、好看、有用才是我們的基本訴求